“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一、教材分析
“信息的来源”以“低碳生活”为主线,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交流沟通、网络查询、查阅资料等,使学生深入了解低碳生活在实际行为中的体现。本课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还在于通过这一主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样化途径,以及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来源,认知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种信息的获取途径。
2.理解信息的可信度,学会筛选和辨别信息,培养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关联信息来源与低碳生活主题,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信息的来源,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难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将信息获取技能应用到低碳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实录
(一)课程导入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通过一部情景剧《我们的地球怎么了》来开始我们的课程。现在请认真观看。
学生表演情景剧《我们的地球怎么了》。
学生观看情景剧。
教师:现在我想知道,你们认为地球温度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A:因为汽车排放太多废气了吧!
教师:很好,汽车的尾气是一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B:工厂排放的烟尘也会让地球变热。
教师:没错,工厂的排放也是一个因素。那么,这些现象对我们的地球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C:会让冰川融化、动物失去家园。
教师:没错,温度上升会导致冰川融化,影响到生态环境。现在让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展开全文
教师:时间到了,让我们听听各组的想法。你们认为低碳生活对我们应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D:低碳生活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用更环保的能源。
教师:很棒!低碳生活就是我们控制温度上升的一种方式,让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保护地球。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个概念。
(二)教学环节
1.探索低碳生活的行为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低碳生活的行为。首先,让我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每组请列举一些你们认为可实施的低碳生活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A:我们组觉得可以通过骑自行车代替开车,这样就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教师:这个点子很好!其他组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B:我们组想到了垃圾分类,通过把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提高废物的再利用率。
教师:垃圾分类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做法,确实可以减轻环境负担。现在,让我们将这些行为整理一下,然后通过网络查询和查阅资料,看看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想法。
学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查询。
教师:现在,请各小组分享你们的查询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新奇的低碳生活行为?
学生C:我们找到了一些资料,提到了减少用水和购物时使用可循环袋的方法。
教师:非常棒!这是很实际的建议。现在,让我们进行小组展示,看看每组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小组进行展示。
教师:非常精彩!现在,我想听听你们在小组内的讨论中是否有争论或不同的看法。
学生D:我们在如何减少用电方面有一些争论。有的人认为应该多使用节能灯,而有的人觉得可以通过每天限制用电时间来节约电。
教师:这是一个很好的讨论点。减少用电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低碳行为,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来选择。现在,我们将整个班的讨论扩大,看看有没有其他观点。
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我们通过信息的查询和广泛的讨论了解到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实施低碳生活,大家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再去发现更多的方法。
2.垃圾变废为宝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
教师通过图像和视频介绍成功案例。
教师:看完案例,大家有什么感想?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A:我觉得垃圾并不是一定要被丢弃的,通过创意可以让它变得有用。
教师:很对,创意是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关键。现在,让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在你们看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转化为有用资源?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B: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废弃的塑料瓶做成花盆,既环保又好看。
教师:很有创意!其他组有什么新奇的想法吗?
学生C:我们想到了废旧的纸张可以制作成手工艺品,如书签、贺卡。
教师:不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垃圾,还能制作出美丽的手工艺品。现在,让我们通过网络查询,看看有没有更多关于垃圾变废为宝的信息。
学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查询。
教师:请各组分享你们找到的有趣的信息和想法。
学生D:我们找到了一个城市,他们用废弃的建筑材料建造了一个公园,看起来很漂亮。
教师:这真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现在,让我们进行小组展示,看看每组都有哪些新的发现和创意。
学生小组进行展示。
教师:非常出色的展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还锻炼了创新思维。这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环保地利用资源有着积极的影响。
3.过度使用资源对地球的危害
教师:最后,还要讨论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过度使用资源对地球的危害。过度使用资源对地球带来的危害包括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气候变化等。现在,我要强调信息的来源对构建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和数据,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危害。
学生A:老师,您能给我们一些实例吗?
教师:比如,过度采伐森林导致树木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气候。另外,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不仅浪费了地球的宝贵资源,还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压力。
学生B: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教师:是的,而我们每个人都与之相关。现在,让我们分组进行讨论。在你们看来,过度使用资源可能导致的其他问题有哪些?有什么解决方案或改善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和思考。
学生C:我们组认为,过度使用资源可能导致的问题之一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我们可以通过保护自然环境,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
教师:很有深度的思考!其他组有什么补充吗?
学生D:我们认为过度使用水资源可能导致水源减少,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水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非常好。现在,让我们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分享和总结。请各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学生代表分享各组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非常感谢各组的分享!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过度使用资源对地球的危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采取一些具体行动。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有哪些可行的行动建议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个问题。
学生E:我们可以提倡垃圾分类,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
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做法。通过这些行动,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缓解过度使用资源的问题做出贡献。
(三)总结与评价环节
教师:大家在这次学习中通过交流沟通、网络查询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了关于低碳生活方面的知识。我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请大家说一说对这节课的感受。
学生A:我觉得从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知识确实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低碳生活”在实际行为中的体现。比如,我之前并不知道一些小的生活习惯也能对减少碳排放产生影响。
学生B:有时候,从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的信息可能会有矛盾,导致我有些迷惑。
教师:在面对矛盾信息时,我们需要学会对比、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也是培养信息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看来大家都有所收获。今天的课程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下节课见!
五、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多元化视角:通过强调信息的多样性,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一个主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实践性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信息来源和可信度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不足
学生反应差异:学生对不同信息来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存在差异,因此,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工作单位】
南京琅小明发南浦路分校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张俐丽复审:李琴芳终审:郝二军
校对:赵文静编排:郭美艳
刊物推荐(欢迎订阅)
关注《新课程》杂志社如下媒体(咨询\购书更方便)
淘宝店:新课程
【】
官 微: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官 网:新课程杂志社
【】
《新课程》杂志
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