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嚣张特权的来源

Connor 火必网官网 2024-07-19 35 0

在二战结束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承担以35美元/盎司的固定价格用黄金兑付美元的国际义务。到20世纪60年代末,特里芬两难加剧,美元挂钩黄金这一制度安排日益难以维系,在各方的妥协下(主要是美国和法国),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储备货币问世。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单方面宣布暂时关闭黄金窗口,并且利用自身在IMF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特权,以美元僭越了SDR。通过这次单方面违约,美国免除了自身兑付黄金的义务,只要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美国国债和美元基础货币就可以无穷扩张。正因如此,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曾表示,从此以后,美元将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

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失去“硬锚”,美国国债僭越黄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价值基准(即“锚”),是全球公认的低风险、低波动、高流动性资产,也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避险和储备资产。美国将美元这一国际货币公器私用,获得了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的特权。

美国国债之所以能够在1971年后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价值基准和最大避险资产,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货币体系的“网络效应”赋予美元以特殊地位。不论是在国际贸易、投资还是储备活动中,美元都占据了最大份额,这就让使用美元成为一种交易成本最低也最为便利的选择。美元作为最普遍的支付和结算手段,为美国国债提供了枢纽地位和良好的流动性,全球的投资者和储备者可以随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找到交易对手以买入或者卖出美国国债。换言之,正是因为人人使用美元,使用美元和储备美元才便利又安全,因此便有更多的人使用和储备美元美债,这便是“网络效应”的强大之处。其机理类似于微信之于个人,作为一种最主流的社交平台,微信对个体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也许多数人不想让自己的社交关系被这样的平台所约束,但是由于自己所在乎的其他人都在用微信,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使用它。

第二,美国的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皆为全球之最,美国国债规模和整合程度远超全球其他经济体。金融市场犹如海港,只有海港的深度和广度足够大时,大船才能自由进出和停泊,而不至于搁浅。美国国债市场可以被视为一个宽广且深邃的海港,一般而言,个别投资者(不论是主权国家政府还是私人投资者)买入或卖出美国国债不会导致其价格的大幅波动。相形之下,其它大型经济体的国债规模都与美国相去甚远。2022年,美国国债规模分别是中国、日本和欧元区的8.48、3.63和2.73倍。在上述三个经济体中,欧元区国债规模看似最接近美国,但事实上,欧元计价国债的整合程度极低,换言之,一个规模仅次于美国的资产池被分割为大大小小的水坑。不同国家的国债虽然都以欧元计价,但却以单个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信用做背书,风险性差异大,无法被视为同种资产;而由欧委会发行的共同债券规模更是有限,无法满足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率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仅仅20%左右。即便有大型国际投资者希望能够储备中国国债,也会担心自身的大额买入或卖出行为可能会引发中国国债价格的大幅波动,而且还需顾及中国比较复杂的资本管制政策,因此无法放心储备大额中国国债。可能有观点认为,虽然中国中央政府债务率低,但有一定规模的地方债可供国际投资者购买。需要明确的是,地方债是割裂的、由地方政府背书,就好比资产池内人为筑起沟壑,让大船无法自由停靠。由此可见,中国有限的国债规模和分裂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阻碍。

评论